欢迎来到硕睿云商务服务平台!
  • 免费注册
  • 会员登陆
当前位置:首页 -> 线下融合活动 -> 内容详情
产学研合作,须在这个关键点上“下功夫”
2020-01-08   来源:硕睿    浏览量:512

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成熟产品的过程常被称为“死亡之谷”。然而,产学研合作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是催生智慧生产生活的新途径,正引领创新发展的新潮流。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水平,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将能够极大地提升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水平和速度。”日前,在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表示。


成果转化“死亡率”高和“离婚率”高在所难免


为什么说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成熟产品的过程常被称为“死亡之谷”?


“因为,多数研发和出资人都希望能一步到位、一炮打响,他们忽略了成果转化的艰难。一是科技人员并不了解市场和产业对产品的具体需求,二是企业不了解核心技术难点和潜能,二者之间易于结合,但难以融合。同时,产业和学研之间因为缺乏专业化的第三方公共支撑与服务来‘保驾护航’,死亡率高和离婚率高在所难免。”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钦敏表示。


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成活率,到成果产业化的市场占有率有一个艰巨的创业历程。


“并不是所有的实验室成果都可以成功的转化成工业产品。因为在实验室设计小批量小规模试验的时候,工程化限制较少,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往往更注重思路的创新性和颠覆性而对其他的因素考虑的较少。”


获得此次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的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修复材料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四川长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晏敏皓说。


在海尔智家生态平台超前创新中心总监马国军看来,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成熟产品的转化有多个环节,在实际转化过程中困难重重。


最常见的就是:


企业有需求找不到对应的解决方案;科研机构对市场不了解,创新成果无人接手;缺乏专业机构和人才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牵线搭桥,诸多因素让科技成果“卡”在实验室。


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产学研合作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当前产学研合作必须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项目库和信息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持续探索和建立创新发展新模式,强化示范引领,做好特色服务。”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说。


与往年相比,2019年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具有一些新特点:


比如,更加关注通过产学研协同合作形成的自主创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更加关注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创新团队在推进产业创新发展中所形成的创新技术和落地成果;更加关注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获奖项目所属学科行业具有广泛性,基本涵盖了全部一级学科,成果所属行业基本涵盖了全部行业领域等。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规模快速发展,研发与产业化的组织形式也正在重构,创新链条各环节相互渗透,创新主体不断地走向跨界融合,创新活动不断地突破地理与组织的边界。”


万钢说,“值此‘十四五’规划启动之际,我们要立足近期、着眼长远,切实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治理体系的设计,切实提升科技治理能力和水平,更好地遵循市场规律,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创新要素聚集,激发创新潜能,以此为引领高质量发展、做好2035年产业布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必须以跨界融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必须要在‘用’上下功夫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必须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推动多元要素的融合创新,而要破解当前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痼疾,发展‘金融科技’势在必行。”王钦敏说。


必须要在“实际应用”上下功夫推动深度融合


为何要特别强调在“用”上下功夫?在晏敏皓看来,产学研用,最终的目的还是落在实际应用,这个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垄断最终都要以形成核心的产品或者技术为目标。


科研人员来说,成果真正能为实际应用是关键。对企业来说,实际应用效果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对国家来说,科技创新推动新的科技型产业,是国家经济转型、度过全球经济衰退困境的最好办法和手段。


“用”不好,“用”不起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麻弘扬举例,产品型思路是目前最普遍的错误,会造成后续产品的模块互相独立,形成产品的孤岛,在互联网企业中会形成数据的孤岛;其次,还有对信息化与落地产品的深度融合理解不够,比如,“互联网+教育”,没有“教学考”的真实数据做支撑,在做独立的“研、管、评”的统计信息化,就做不到有效的“研”,精准的“管”,科学的“评”。


本文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马爱平

QQ
客服

微信
客服

扫码咨询微信客服

热线
电话

400 031 0045
官方客户服务热线

云端
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
开启云端服务
顶部